武则天造天枢“赋民间农器”了吗?
文 宋宗祧 图 潘剑锋
延载元年(694年), 世界三大纪功碑之首的“大周万国颂德天枢”(下面简称“天枢”)在神都营建。两《唐书》和《资治通鉴》均说是武则天的侄儿梁王武三思劝率诸蕃酋长奏请武则天而为之。为了厘清事实本源,下面把三家史籍所记罗列于下。
一、史籍对决策、建造天枢的记载。
1、《旧唐书》。
①《旧唐书卷六•本纪第六•则天皇后》:“(延载元年)秋八月,司宾少卿姚璹为纳言……梁王武三思劝率诸蕃酋长奏请大征敛东都铜铁,造天枢于端门之外,立颂以纪上之功业。”
②《旧唐书卷八十九•列传第三十九•姚璹传》:“时武三思率蕃夷酋长,请造天枢于端门外,刻字纪功,以颂周德,璹为督作使。”
我们最关注的是建造天枢是否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旧唐书》说得很含糊,即使加重了百姓负担,也仅限于“征敛东都铜铁”。就是说,没有在较大地域,特别是全国扰民。
2、《新唐书》。
①《新唐书卷七十六•列传第一•后妃上》:
延载二年,武三思率蕃夷诸酋及耆老请作天枢,纪太后功德,以黜唐兴周,制可。使纳言姚璹护作。乃大裒(pou)铜铁合冶之,署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置端门外。其制若柱,度高一百五尺,八面,面别五尺,冶铁象山为之趾,负以铜龙,石镵怪兽环之。柱颠为云盖,出大珠,高丈,围三之。作四蛟,度丈二尺,以承珠。其趾山周百七十尺,度二丈。无虑用铜铁二百万斤。乃悉镂群臣、蕃酋名氏其上。
②《新唐书卷一百零二•列传第二十七•姚璹传》:
证圣(694年11月23日至695年10月22日)初,加秋官尚书。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璹奏:“此人火,非天灾也。昔宣榭火,周世延;建章焚,汉业昌。且弥勒成佛,七宝台须臾散坏。圣人之道,随物示化,况明堂布政之宫,非宗庙,不宜避正殿,贬常礼。”左拾遗刘承庆曰:"明堂所以宗祀,为天所焚,当侧身思过,振除前犯。"璹挟前语以倾后意。后乃更御端门,大酺,燕群臣,与相娱乐,遂造天枢著己功德,命璹为使,董督之。功费浩广,见金不足,乃敛天下农器并铸。
《新唐书•后妃上》极言天枢规模之盛:“用铜铁二百万斤”,没有提及扰民,但《新唐书•姚璹传》则说“乃敛天下农器并铸”。考《新唐书》这段话,时间颠倒,逻辑混乱,很难叫人信服。据《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见下文所引),天枢的建造在延载元年(694年)八月(与《新唐书•后妃上》所说的延载二年不一致)。而明堂火在证圣元年正月丙申(十六日)夜二更时分。说什么武则天“御端门,大酺,燕群臣,与相娱乐”之时,“遂造天枢著己功德,命璹为使,董督之”,显然对接不上。因为按照《新唐书卷四•本纪第四•武后》“(天册万岁元年)四月戊寅(初一),建大周万国颂德天枢”的记载,天枢四月初一就建成了(《资治通鉴》说得宽泛一点,是“夏,四月,天枢成”),而且《资治通鉴》记载姚璹任“督作使”的时间是延载元年八月(同样见《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试问,这样一个技术繁复的巨大工程,怎么可能从“敛天下农器并铸”开始,仅用四五个月就大功告成了呢?可以说,不是谁都敢轻言武周朝的“天下”之大的。因为四五个月,光敕书传到边远地区都不够用,遑论再把“农器”收集起来,用牛车运到神都打碎、铸造成型、一段一段安装上去?显然,写这段话的人当时没有怎么过脑子。
3、《资治通鉴》。
①《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延载元年(694年)八月”条:“武三思帅四夷酋长请铸铜铁为天枢,立于端门之外,铭纪功德,黜唐颂周;以姚璹为督作使。诸胡聚钱百万亿,买铜铁不能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
②《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天册万岁元年(695年)”条:
夏,四月,天枢成,高一百五尺,径十二尺,八面,各径五尺。下为铁山,周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萦绕之;上为腾云承露盘,径三丈,四龙人立捧火珠,高一丈。工人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名,太后自书其榜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二、提议并联络诸蕃出资建造天枢的第一功臣是故波斯国王子、大酋长阿罗憾。
必须指出的是,三家史籍对建造天枢的功臣到底是谁,要么故意说谎,要么集体失忆,都张冠李戴了。清朝末年,《大唐故波斯国大酋长、右屯卫将军、上柱国、金城郡开国公波斯君丘之铭》(下面简称《阿罗憾墓志》)在洛阳出土,才将真相揭开。据《阿罗憾墓志》“又为则天大圣皇后召诸蕃王,建造天枢”的记载,原来,故波斯国王子、大酋长阿罗憾(Abraham/Wahrām)才是天枢的提议者(或曰倡议者)和主要捐资人。应该说,这不是一般的错误,而是重大失误。如果说,建造天枢的主导者确实是中国古人,说错也就说错了,小菜一碟,没有啥,谁叫咱们是血浓于水的同胞呢?但人家阿罗憾不一样。他原先的国籍是古波斯,是被大唐(周)的国家强盛和文化发达所吸引,来为我们的国家做事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昧了他们的功劳和贡献,确实说不过去。不过封建史家都已作古,对古人不能苛责,我们说啥也不会再回到“鞭尸”的愚昧时代。那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实事求是地用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来表达对阿罗憾、对当时帮助过我们国家的“国际友人”的歉意!好在《资治通鉴》说“诸胡聚钱百万亿”,认可建造天枢是他们这些外国友人出的资,让我们自疚的心稍稍好受一些。另外,《资治通鉴》也是三家史籍中对天枢记载最为详实的。不仅显示了武周政权的国际影响力,也把国际方面对武周政权的支持实锤了,这是《资治通鉴》的可贵之处。当时和武周政权友好交往、在其势力范围的国家也不过100多个。按照上述“百万亿”这个数字来分摊,平均每个国家就得捐出接近1万亿的资金!那可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哦!可你武则天凭什么叫大家出血?说穿了,就是实力和威望。由此,就知道,这老太婆确实厉害。文的武的,硬的软的,政治的军事的,物质的精神的,经济的文化的……全面让各国仰望。因此,说她是千古一帝,国际化的天下盟主,一点都不为过!
也许有人会说,《阿罗憾墓志》是孤证,是一面之词。那咱就找找看有没有他证。其实,天枢落成后,武则天,或者说朝廷是举行过宴会的。在宴会上许多文人雅士都赋了诗。然而遗憾的是,只有李峤的一首《奉和天枢成、宴夷夏群僚应制》留了下来:
辙迹光西崦,勋庸纪北燕。
何如万方会,颂德九门前。
灼灼临黄道,迢迢入紫烟。
仙盘正下露,高柱欲承天。
山类丛云起,珠疑大火悬。
声流尘作劫,业固海成田。
帝泽倾尧酒,宸歌掩舜弦。
欣逢下生日,还睹上皇年。
看到诗名了吧?“宴夷夏群僚”,是不是有点不符合常规?一般来讲,武周朝宴出现在诗歌中都会是“宴夏夷群僚”,但这次不一样,李峤把“夏夷”改成了“夷夏”,说明啥?要么出席宴会的夷人身份高贵、贡献大,要么出席宴会的夷人数量多。应该说,还是出席宴会的夷人身份高贵、贡献大更恰当一些。说不定,阿罗憾就坐在武则天身边,被大家轮流敬酒感谢呢!
三、说武则天“买铜铁不能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是污蔑不实之词。
其实,对于武则天来说,弄钱还不是最难的。我们担心的是,在那个生产力落后的时代,铜铁是非常匮乏的战略物资,去哪里弄二百万斤(约等于1000吨)铜铁?于是,红杏尚书宋祁和司马温公就开始做文章了。什么“见金不足,乃敛天下农器并铸”,什么“买铜铁不能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等于给武则天埋上了一枚炸雷。宋祁虽然年长,但在温公面前仍是小字辈,当然还是造谣的“始作俑者”。不过温公也有不察之过,而且更上层楼。因此,为了叙述方便和简略,我这里干脆直接跳过宋祁,让温公“代表”算了。不言而喻,“赋”乃强制,比“敛”更厉害。“敛”的问题更多在官员自身,而一旦上升到了“赋”,就成了皇帝的问题。就是说,朝廷以税赋的规定,硬性让老百姓把家里的铜铁白白拿出来。如果仅限于此,把这句话说成“买铜铁不能足,赋民以足之”就可以了。但打蛇打七寸,挖树先挖根,“农器”二字用得极其“高明”“深邃”且颇耐琢磨。温公的意思恐怕是,这个“坏”朝廷要的不只是铜铁,而是用铜铁做成的农器!
建造天枢到底用了多少铜铁,除了《新唐书》“用铜铁二百万斤”的说法外,还见于《大唐新语》:“长寿三年(694年),则天征天下铜五十万余斤,铁三百三十余万,钱二万七千贯,于定鼎门内铸八棱铜柱,高九十尺,径一丈二尺,题曰‘大周万国述德天枢’。” 《大唐新语》是笔记小说,其言更是不足尽信。应该说,弄这点铜铁在武周时期并不是很困难,甚至在神都周遭三五百里的范围内就可以解决。能证明此说不谬的是,武则天接下来还进行的有其他国家重点工程:
1、《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三月”条:“丁巳(十六日),新明堂成,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规模率小于旧。上施金涂铁凤,高二丈,后为大风所损;更为铜火珠,群龙捧之,号曰通天宫。”
2、《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神功元年(697年)”条:“夏,四月,铸九鼎成,徙置通天宫。豫州鼎高丈八尺,受千八百石;馀州高丈四尺,受千二百石;各图山川物产于其上,共用铜五十六万七百馀斤。
”
常识告诉我们,铁贱铜贵,凑集铁相对容易,凑集铜要更难一些。不说建明堂,光武则天铸九鼎所用的铜就超出了造天枢所用的铜。如果延载元年弄五十多万斤铜都难为得要死,接下来铸造九鼎的五十多万斤铜又从何而来?堂堂大周,615万多户,三四千万人口,除了动用国家储备外,民间具体分摊到人头上,到天了,平均每户也不过半斤铁,一二两铜。再说,人家诸蕃首领是拿钱买铜铁的。如果老百姓家里有些废铜烂铁,拿出来换成钱又何乐而不为?何至于“买铜铁不能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如果真是那样,老百姓还不起来造反了?但事实告诉我们,武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没有农民起义的朝代!
其实,温公加的“赋”字,虽然对于“污名”武则天特别有杀伤力,但还是有些过头了。我敢说,武则天再昏庸,也不会下发要百姓上交农器这样的敕书!可是,有正史的光环罩着,大多数读者的思维是不会往前走这一步的!如果温公说“赋铜铁不能足,有民以农器抵之”,可能更符合常理,但对武则天形象的破坏就没有那么厉害。由于温公要的就是把武则天塑造成好大喜功,为了造天枢,不顾百姓死活,哪怕老百姓只有一件种地吃饭家什(农器)也要交上来的结果,就只好自己先“冷血”了!
温公,好厉害!
特别声明:本文图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
上一条:2023 年 315 关爱你我他(她)·幸福千万家 宣传活动组委会通知
下一条:安徽傅家油坊油业有限公司、郑州销售公司负责人 吴总 |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