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讲好中国故事〕《一代女皇武则天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发布时间:2022-12-05 22:22:59      点击次数:21991
〔讲好中国故事〕《一代女皇武则天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父亲山文化
2022-12-04 07:51:34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活跃在政坛上将近半个世纪。她独立执政二十年,当皇帝十五年,不仅引领大唐走向盛世,而且还创造出了一个国力强大、经济繁荣、文化鼎盛的武周政权,并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尽管武周政权最终回归大唐,但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不可泯灭的。由于武则天出生于洛阳,都城也在洛阳,所以,武则天及其时代在河洛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且影响巨大。

1.bmp

      武则天对河洛文化乃至中华文化有十大贡献。 

一、开创民主制度雏形,当上“民选皇帝”。

      从一定意义上说,武则天是被人民群众“公推”上位的。载初元年(690年),洛阳五六万人,上街游行示威,一连数天,守阙固请,要求武则天当“总统”。这件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多少人都不能理解。武则天并没有给他们发一包方便面,或者说一毛钱的红包,他们怎么就那么执着,一定要武则天上位,不仅中国古之未有,就是拿到全世界范围来看,也是开创性的。当时的诗人陈子昂记下了这件事。我想,不管是武则天利用了人民群众的热情也好,还是人民群众真心拥护武则天也好,反正是武则天懂得人民群众的力量非常强大,很会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她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事情的基础上的。如果不是这些人东奔西走地造声势,男权势力那么强大,武则天很难击破它。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武则天开创了民主制度的雏形,当了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民选”皇帝。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是共产党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和特长。武则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就会发动群众,动员六万人上街游行示威,不能不说是创造了历史。

2.jpg

二、沉璧洛汭继承先王,封禅嵩山标新立异。

       据古代文献记载,黄帝、尧、舜、禹、汤和周成王等,都曾在洛汭沉璧祭天。在洛汭祭天的礼仪一直持续到周朝初年的成王。《竹书纪年》是这样说的:周公“与成王观于河洛,沉璧,礼毕王退。”其后的秦汉魏晋直至隋朝,未见有沉璧祭天的记载。武则天没有忘记洛汭。两《唐书》《资治通鉴》均没有武则天沉璧祭天的记载。可是,大学者、国子司业崔融的文章却让我们眼前一亮。武则天去世后,崔融代表朝廷撰写的《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称颂武则天说:“沉璧大河,泥金(即封禅)中岳。巍乎成功,翕然向风。”不仅如此,崔融向武则天上的《请不税关市疏》也说:“伏惟陛下当圣期,御玄箓,沉璧于洛,刻石于嵩……”这两处文字虽然有“大河”与“洛”的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因为上古帝王所谓的“沉璧大河”,实际上都是沉璧于河洛交汇处的洛河一方。例如《尚书•中侯》中说:“尧率诸侯,东沉璧于洛。”洛河由西南方向注入黄河,两河之夹角即是洛汭。在洛汭向东沉璧,自然是沉璧于洛水之中。崔融在两篇重要文章中如此明确地说到武则天曾经“沉璧大河”,就不能不让我们相信,这是事实。武则天不仅到洛汭祭天,还到嵩山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武则天一生对嵩山钟情有加,一生上嵩山至少八次。天册万岁二年(695年),甲戌,武则天从神都紫微城出发;甲申,腊月十一日,登嵩山,封神岳。礼毕,大赦天下,改元万岁登封,改嵩阳县为登封县,阳成县为告成县,天下百姓免今年租税。聚饮九日。过了三日,腊月十四日,丁亥,禅于少室山;又过了二日,腊月十六日,己丑,御朝觐坛朝群臣,沿袭唐高宗乾封年间的旧制;武则天又自制《升中述志碑》,树于登封坛。又制内外官三品以上通前赐爵二等,四品以下加两阶。洛州百姓免租税二年,登封、告成县免三年。癸巳,返回紫微城;甲午,谒太庙。武则天的祭天活动不仅显示了盛世气象,也告诫后人,不要忘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父亲山和母亲河。

3.jpg

三、开创殿试、武举、南选,改革完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始于隋炀帝,至唐进一步发展完善。武则天对于科举的贡献,一是开创殿试。通常认为,殿试是唐高宗于显庆四年(659年)开创的,高宗还于调露元年(679年)十一月甲寅,临轩试应岳牧举人。但那两次规模比较小、影响也小,而真正形成制度、形成规模则是从载初元年(690年)开始的。这年二月,女皇武则天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次考试历时数日,士子云集,达上万人。这样做意义非同小可,因为学子们进士及第就成了“天子门生”,大大增加了考试的严肃性和考生的光荣感、神圣感•使命感,使他们更加扬眉吐气,强化忠君爱国的思想。以后,殿试成为常设制度。武则天在设立殿试的同时,还下诏此后开科必须糊上考生的姓名,监考官按答卷优劣定格录取,这就是最早的“密封卷”。开耀元年(681年),考功员外郎刘思立上“以进士惟试时务策,恐复伤肤浅,请加试杂文两道,并帖小经”的奏请,被武则天采纳。武则天还扩大了进士录取规模,从唐高祖到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共录取进士314人,武则天掌权期间,录取了1040人,平均每年的录取人数要比唐太宗时期多一倍以上。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进士科虽设于隋代,而其特见尊重,以为全国人民出仕之唯一正途,实始于唐高宗之代,即武瞾专政之时。”进士科录取人数的增加客观上刺激了天下士子的读书与仕进热情,据《大唐新语》卷八:“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则天御洛阳城南门,亲自临试。” 二是创设武举。武则天于长安二年(702年),又创办武举。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其目的不单是选拔军官,尤其要选拔将帅之才。有“再造大唐”美誉的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郭子仪就是通过武举步入仕途的。其后,宋元明清各朝都开设武举。三是开创“南选”。唐初,岭南以及云、贵一带,贫穷、愚昧、落后。武则天着意加以开发,故强调要给予优惠政策选拔这些地区的人才,来带动这些地区的发展,称为“南选”。四、开群众监督新模式,发明“总统信箱”。垂拱二年(686年),侍御史鱼承华之子鱼保家设计制造了一个铜匦,挂在神都“中央办公厅”门前。铜匦是一个四面开口的意见箱或曰检举箱,中有四隔,以受表疏,可入而不可出。东面口曰延恩,献赋诵求官职者投之;南面口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面口曰申冤,有冤枉案情者投之;北面口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事秘计者投之。由正谏大夫、拾遗、补阙各一人管理。在武则天的政敌看来,它就是一个“告密箱”。其实,它开创了群众监督政府的一种新形式、好形式,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沿用时间也很长。这种类似邮局信筒分本市、外埠两口投信,以利分拣的办法,实在是一种发明,等于特快专递一样,简直太方便了。当时还规定:“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唐宋以来都沿用此制。清朝的西藏地方政府也用过铜匦。这也是现今的总统信箱、市长信箱之鼻祖。

五、改革人事管理,实行官员试用制度。

      武则天对于人事制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科举制度的改革。但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朝建立后,高祖、太宗、高宗都在逐步完善。到了武则天,虽然改革力度更大,成果更为丰硕,但毕竟不能算她的重大创新。所以,我认为,武则天在人事管理上创造的的第一是官员试用制度。武则天称帝后,更加重视人才的选拔。她认为“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为此,她明确表态,赞成自举为官、试官,并立员外官。所谓试官,不是随便就试的,她有一套制度。当时,凡想为官者,都可通过自荐以及他荐,比如投书铜匦,成为“试用之官”。如意元年(692年)正月初一,武则天召见各地推荐的人才,全部予以录用。一下子官员人数剧增,可谓放手给人官做。时有才子张鷟作歌讽刺道:“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补阙与拾遗均为官名,车载斗量形容数量之多。不久,文人沈全交在后面补充道:“评事不读律,博士不寻章。糊心存抚使,眯目圣神皇。”存抚使是举荐人才的官,沈全交说他们都是一盆面糊;“圣神皇”指的就是武则天。沈全交居然敢说武则天迷瞪。但武则天度量大,居然笑着对御史纪先知说:“但使卿不滥,何虑天下人语?”其实 武则天推行“试官”制度并非没有任何约束。她规定:“试官”者无作为或者不称职,一经发现,轻者革职,重者诛杀。因此,那些想为官者,往往要拿生命来做赌注,所以,投机官场并不容易。执行的结果是涌现出了一批治世能臣。

5.png

六、举行诗歌大会,催生诗歌繁荣。

      公元7世纪90年代的一个春日,武则天游龙门,幸香山寺望春宫。时景明日丽,武则天心情大好,遂令群臣记胜赛诗,优胜者,赐以锦袍。圣旨一下,百官响应如旗随风动。须臾之间,左史东方虬诗成。武则天听了,连称好诗,即令上官婉儿赐予锦袍。东方虬双手捧袍,受宠若惊。接着,武三思的十二句五言诗,沈全期的七律诗先后献上。武则天逐一点头称善。最后,宋之问呈上他的长诗“龙门应制”。百官齐声称妙,武则天更是连连称赞。她兴奋地走下龙位,夺过东方虬手中锦袍,转赐到宋之问手中,群臣一片沸腾,纷纷祝贺宋之问“夺冠”,诗会达到高潮。之后,宋之问龙门夺锦袍渐成佳话,广为流传。如果说武则天就搞过这一次诗会,也就罢了,因为那只不过是偶然的一时兴起,或曰冲动,没有多大意义。可事实是,武则天执政期间多次搞赛诗会。最著名的还有嵩山石淙诗会。久视元年(700年)夏,武则天率领太子李显,相王李旦,梁王武三思,大臣狄仁杰、姚崇等来石淙河避暑,并于五月十九日在车厢潭中的乐台上大宴群臣。当时,武则天先作诗一首,然后命16位从臣亦各奉和一首,共得17首诗。武则天又为这17首诗作《序》,命大书法家薛曜将其全部书丹,让工匠刻于崖壁之上。《唐书》没有记载武则天一共搞了多少次诗会,但从不少朝臣和文人有大量应制诗的情况可以知道,不会只有这两次。就是她的这种雅好,她的“领导重视”,她的“一把手亲自抓”,推动了唐诗的迅猛发展。唐诗之所以为唐诗,从本质上说是因为有了格律诗。而格律诗就是在她这个时代,由她最喜爱的诗人宋之问、沈佺期在神都洛阳规范定型的。其后形成的“全民皆诗”的社会风气,成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出现的必需的大气候、大环境。可以这样说,中华诗词能够有今天的繁荣,武则天厥功至伟!

6.jpg

七、酷爱书法艺术,保护二王名帖。

      武则天留下的墨宝主要有《升仙太子碑》《荐福寺碑》题额和《崇福寺》题额。数量虽然不多,但艺术造诣颇高。其中,《升仙太子碑》被誉为“中国最美的100幅传世书法”之一。圣历二年(699年)二月, 76岁高龄的武则天,由洛阳赴嵩山,返回时途经偃师缑山升仙太子庙,一时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回到洛阳后迅速写下了《升仙太子碑文》,并亲自书丹。碑额“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以“飞白体”书就,笔画枯刷,意态飞动,笔划中丝丝露白,古朴雅致,既有磅礴恢弘之大气,又有飘飘欲仙之潇洒,历来被评为飞白书的典范之作和书法艺术珍品。碑文洋洋洒洒两千余字,横列竖行,字字独立,不相连属,以今草为主,行书间之,时带章草隶意。整体章法,规矩疏朗,结体匀称,粗细有度,潇洒流脱,神逸翰飞。人称运笔婉转流畅,结构方圆严谨,笔画刚柔相济,意态豪酣俊秀,既具王者的豪迈英武,又有女性的纤浓华美,充分显示了武则天深厚的书法功力。武则天酷爱书法的同时,也培养出许多书法大家。由于武则天重视书法人才的培养,一大批受到武则天重用的人士,成为名冠古今的书法大家。如薛稷、贾膺福、钟绍京、陆柬之、贺知章、孙过庭、李邕、韩景阳、徐峤之等等,推动了唐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武则天自然知道书法艺术一定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因此她诚心访求右军父子遗存墨宝,编纂《王氏宝章集》。王方庆是王羲之的后代,由于治有能名,武则天将其提拔为宰相。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武则天知道王方庆家中藏有先辈留下的许多墨宝,便向他访求。于是王方庆向武则天进献了包括王羲之、王献之在内的28人的书法作品原件。武则天得到以后,便当着大臣们的面,把王方庆的私人珍藏进行公示,然后命令中书舍人崔融负责摹写,结为《宝章集》,并将原件都还给了王方庆。唐代窦臮《述书赋》称:“后不欲夺志,遂尽模写留内,其本加宝饰锦,缋还王氏。”就是说,武则天让崔融负责临摹下了王家的墨宝,然后对王家的墨宝原件进行了很高档的装裱,还给了王方庆。也许王方庆以为武则天会像唐太宗那样,明抢暗偷他家祖传的宝贝,可是,武则天做事比唐太宗要光明正大得多,不夺他人之爱,与人交往底线清楚,公私边界明朗,不仅完璧归赵,而且还让你锦上添花。经过千年岁月无情的消磨,王方庆家族私藏的“传家宝”荡然无存,而武则天时皇宫收藏的王氏墨迹也仅存王羲之等七人的十通书翰。宋代岳珂根据卷尾的“万岁通天二年王方庆进呈原迹”,将之称为《万岁通天帖》。

7.bmp

八、发明武周文字,丰富文化宝库。

      武则天是一个锐意改革的人。在她执政期间,还发明了一些新字。武则天到底造了多少汉字,已经很难说具体,综合各种说法,应该有十数个。兹举以下几例:曌(照);圀(国);玍(人);缶(正);埊(地)…… 有人认为,武则天造字就是把汉字的一些偏旁颠来倒去地组合一番,还越弄越繁琐、复杂,没啥意思。其实武则天造字还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比如,把“四面八方”组合为“圀(国)”字,实在是巧妙之作。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敬晖、桓6彦范等五大臣发动政变,之后,武则天所造的字被废止。等到五大臣被清除,右补阙权若讷上《请复天后所造诸字疏》对武则天所造之字给予高度评价,并恳请恢复使用。这篇奏疏呈上之后,唐中宗亲笔书写诏令,予以褒奖赞美。但到了唐文宗太和年间,武则天所造之字被废止。文宗太和二年(828年)十月下诏:天后所撰十二字,并却书其本字”这是明确废止武则天所造字的皇帝诏命。至此,则天文字在其去世后,实际沿用了132年,总共通行了近一百五十年。但唯独曌字长期流传了下来。因为那是武则天为自己取的名字。取消不了。不管人们对武则天所造之字怎么评价,毕竟这些文字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

8.bmp

九、奏请为母守孝三年,提高女性社会地位。

武则天作为一介女性,经历千难万险,走上帝位,戴上皇冠,接受男性的膜拜,是开天辟地第一回,自然是她创造的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第一。她以实际行动打破了男性垄断政治的一统天下,给了女性自信,也给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制度重重一击。附带地说,她当皇帝之前近二十年的“二圣临朝”也是中国第一。上元元年(674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武则天上书高宗,“请子父在为母服三年”。意思是当父亲健在的时候母亲去世,子女也要为母亲服孝三年。原来的礼制规定,母亲去世在父亲之前,子女只为母亲服一年孝。但武则天建议,不管母亲什么时间去世,子女都要服孝三年。高宗批准了这个建议。从此,这个规定就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且还要延续下去。这就是忠孝文化里武则天留下来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012.jpg

十、力排众议驻兵四镇,开创安边伟大战略。

      据《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列传第一百四十八•西戎•龟兹传》:“则天临朝,长寿元年(692年),武威军总管王孝杰、阿史那忠节大破吐蕃,克复龟兹、于阗等四镇,自此复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用汉兵三万人以镇之。”长寿元年,武则天任命武威军总管王孝杰、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领兵出战吐蕃。王孝杰率兵从西州(今新疆吐鲁番)出发,转战数千里,到达于阗等地,大破受吐蕃册封的西突厥可汗阿史那馁子。吐蕃论钦陵率军前往救援,也被击退。十月二十五日,唐军乘胜一举收复龟兹、于阗、疏勒、碎叶等镇。自此,唐朝重新加强了西域的统治,安西大都护府还治龟兹。之后,武则天总结安西四镇几度失陷的教训﹐派三万唐兵常驻四镇,代替了以往把四镇交由唐朝所设的羁縻州府长官,即当地土著首领来管理的办法。老办法的弊病在于,由于羁縻州府军力单薄,一旦吐蕃或者其他强大的外敌入侵,就会很快失守。所以,只有派重兵驻守四镇才是长治久安之策。实践也证明,虽然此后到安史之乱之前,唐蕃依然在边境上摩擦不断,但西域则牢牢控制在唐朝手里。驻兵安西四镇是武则天的创举,由此结束了唐蕃在西域的反复争夺。

013.bmp

      今天我们讲述丝绸之路的重要性,有没有人想到,武则天当年派唐军驻守的伟大意义?这些驻军有许多人留下来,在此子孙繁衍,成了永久的西域人。武则天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其历史贡献并不在秦皇汉武之下。同秦始皇比,她更重视文化,没有那么多让老百姓不堪承受的赋税杂役;同汉武帝比,她打造的疆域更大,却没有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牺牲;同唐太宗相比,她的上位没有那么血腥,私生活也没有他那么花。那她还要同谁比呢?恐怕没有了,也许,她的伟大还真超过了最伟大的男皇帝呢?!武则天绝对是千古一帝!

(图文:宋宗祧、周鹰)

特别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华语之窗专用01.jpg


您感兴趣的新闻
上一条:华夏文明河山助
下一条:中华民族的母亲——启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