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讲堂》
顺治青花
顺治朝(1644~1661)处于清政权初立之际,各地战
争尚未平息,正是百废待兴之时,政府对官窑的生产还无暇
顾及。虽然也曾令御窑厂生产,但基本上未能恢复,因此传
世品中署官窑款的器物很少见,常见的多数为民窑生产的日
常用器和供器之类,大多制作欠精细,胎体厚重,釉面青白
,器足高深。具有明显的明末清初特征,造型及图案也较多
地保留了晚明风格。然而青花的绘画技巧却有了新的突破和
发展,改变了明代以来的粗犷笔法,运笔时勾、染、皺、擦
并用,纹饰多能分出阴阳百和层次,已经显现出清代风格的
面貌。
【器到】
顺治青花器造型古朴,具有明代遗风。除日
用器皿外,有净水碗、香炉、花觚、简瓶、观音尊、将军罐
、洗口兽耳瓶、撖榄瓶、蒜头瓶、壶等陈设器。其中盘以撤
口为多,也有敞口
和收口式;碗有收口,也有敞口器。署顺
治年款的官窑器中多圆器。民窑器则以佛前供器为多,器型
稚拙,器足宽厚,露胎较多,砂底光润。这一时期创新品种
有绘怪石花卉纹的盘、碗、斑片云中三现的龙纹简花觚等。
百
景德镇为中心,官窑和民窑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清
代是青花瓷发展的鼎盛期,以康熙青花为卓越。康熙青花
,呈色翠蓝,浓淡层次分明,有“青花五彩”的美
誉。雍正青花以质地优良、细巧精致而著称,是色艳丽,但
不如康熙时的丰富。乾隆青花以正蓝为主,色泽明艳稳定,
无晕散现象。因粉彩瓷的逐渐增加,青花瓷自乾隆后期慢慢
衰退了。道光时曾一度复兴,但主要仿康熙青花瓷,青花三
色浮躁,釉面疏松。
青花云龙洗口兽耳瓶
●清顺治高46厘米
●估价 RMB 25000~35000直口呈墩式瓶状,颈部饰双兽耳,
丰肩收腹足部外撇。通体绘如意头、云鹤、云龙三组纹饰,
画意粗犷豪放。此物应为佛前供器。
131
青花瓷
【胎釉】
大多数器物的胎体比明末崇帧器厚重,但胎质显得
坚致细白,也有粗松灰白的。器足修足规整,盘类底面多见
窑裂,个别的仍有浅显的跳刀痕、刮削痕和旋削痕。粗器的
足底斜削草率,多粘有砂粒;精细的如
青花罗汉图笔筒
碗、
盘类的足端则打磨成滚圆
●清顺治直径21.6厘米
的泥鳅背状
,此外还有玉璧底
●估价 RMB 28000
口微侈,圆筒形。口沿
外一
和双圈足两种足型。炉、罐、瓶
周折线卷草装饰带,足
底外
类多为无釉的砂底,炉类一般
一周折线花瓣装饰带腹部
为饼状实足。釉色多青白色,
绘一周罗汉图。清顺治时罗
有
的稍白,器物外部釉色酷似
汉、僧人常见于瓷器上,所
卵青
。釉层大多肥厚,或透亮,
绘人物神态飘逸很注重用
或乳浊
。陈设器的日沿普遍施
场景来烘托人物。
酱黄釉,有的呈褐
色或淡黄色,
宫灯造型始于清代雍正年间,其原型为灯笼,为屯头村一老汉设计,后来屯头灯笼被一县级官员进贡到宫中,屯头灯笼被定为贡品取名贡灯,成为皇宫专用品,后来人们把“贡”字换作“宫”字,就成了现在的“宫灯”,宫灯壶就是根据此种灯笼设计而成,多以方器造型出现,造型清新自然,古典优美,气韵高雅,符合古代人们的审美观,也容易被现代所接受。
器型,从清初壶艺名家华凤翔到民初制壶高手胡耀庭均有制作。汉方壶中有一款据有考古价值的作品,据考证,明末南京周围伊斯兰教盛行,清真寺林立,清真寺中的阿訇饮茶用的壶具一般都到宜兴订制烧造。
“亚明四方壶”整体造型比例协调;线面挺括有力;轮廓分明,全器气势挺拔;英姿飒爽,成就紫砂方器之美!桥钮、方形壶把、方形壶身,整款壶棱面挺括,线条刚硬,犹如将军风范。壶钮为标准的拱桥,钮孔为半月状,做工一丝不苟,极为精细。壶盖略微鼓起,由壶盖至壶身,四条棱线清晰分明,干脆利索,寓意善恶分明,将方器特色表达得淋漓尽致。